為客戶維護權益,是我們永遠不變的使命!
2019化肥產業大盤點,在夾縫中探尋新機遇
2020-05-23 22:40上一篇:警惕!有5萬噸假化肥流向市場!偽裝成49個品牌銷售 |下一篇:2020年世界蜜蜂日:在令人震驚的下降中,糧農組織呼吁采取更多措施保
2019年,混沌中孕育著新秩序,化肥產業生態也在自我重塑中迎來新的轉機。一方面,經濟、政策、行業、市場、產業鏈、終端等方方面面發生的深刻變化,使化肥企業優勝劣汰、行業生態重構的步伐顯著加快,落后產能加速出清,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傳統市場的萎縮及營銷工具的失靈,化肥企業開始回歸本源,以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為方向,以產品科技創新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為突破口,在困難與挑戰的夾縫中努力探尋生存發展的新路徑、新機遇。
產業集中度穩步提升
今年3月,江蘇響水化工廠爆炸事件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化工安全、環保風暴。隨后,江蘇、廣東、山東、黑龍江、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先后出臺了搬遷改造和關閉部分化工園區、壓縮化工企業數量等政策,通過安全、環保、節能、質量四項倒逼機制和化工園區的重新分類布局,加快清退落后產能。據了解,2019年,僅山東、廣東兩省計劃關停、搬遷的化肥及化工企業數量便有近萬家。
近日,魯西化工子公司因“退城入園”搬遷獲賠9.5億元的消息一經發布,迅速成為行業熱點。此次搬遷的魯西化肥二廠是在原小氮肥廠的基礎上擴建而成,設備工藝以及廠區布局已無法滿足當前的安全環保要求。搬遷后,該廠不僅能獲得原料、能源、產業集成等方面的支持,廠區的環境等各項指標也獲得了質的提升。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化肥企業都以“退城入園”為契機,通過技術、設備、產業規劃、安全環保等全方位的升級,實現了自身的高質量轉型升級,例如紅四方、昊源化工、心連心等??陀^來看,國家安全環保產業政策的逐步收緊以及各地“退城入園”規劃的深入推進,有利于提高化肥產業的準入門檻,提升行業集中度,進而從源頭上解決化肥產能過剩、市場無序競爭、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
回首2019,在安全環保政策持續增壓、市場不景氣且同質化競爭嚴重的背景下,化肥企業經歷了新一輪洗牌。一些企業轟然倒下,一些企業身陷泥潭:ST柳化、四川鎣峰破產清算,ST河化、赤天化、ST宜化變賣部分資產,ST鹽湖、藏格出現巨虧……與此同時,開磷、甕福合并,輝隆并購海華,中化控股魯西,邦力達牽手香豐等兼并重組、強強聯合的新動作,則從另一個維度促進了化肥產業集中度的穩步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規模以上氮肥生產企業數量為201家,同比減少52家。與2017年僅2家企業未虧損相比,氮肥虧損企業數量減少37家,虧損面大幅收窄。2019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氮肥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市場觸底反彈,迎來近十年效益最佳。2018年,規模以上磷復肥生產企業減少了146家,而磷肥與復合肥行業的利潤率卻比上年分別提高了0.1%和0.7%。另外,今年的化肥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顯示,隨著落后產能的有序淘汰和供需結構的持續優化,我國基礎肥行業盈利水平同比顯著提升。云天化、魯西化工、華昌化工、四川美豐、新洋豐、司爾特、芭田等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均實現較大幅度的提升。
不難看出,化肥產業集中度的穩步提升,既有利于企業質量和效益的高水平發展,也有利于打破化肥產業間關聯度不強、生產和配套體系不健全、技術創新能力差、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等深層瓶頸。而就目前頭部企業市場占有率和行業綜合開工率情況來看,我國化肥產業集中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肥料新品扎堆上市
現階段,全球化肥工業進入發展的調整期,綠色發展、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和配合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共識。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對肥料等主要農業投入品的品質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當前,我國農業生產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化肥產業面臨著巨大的能源、資源、環保硬約束。與此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高品質農產品消費需求的提升,導致現有肥料品種結構與市場需求逐步脫節,難以適應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節奏。
在今年的磷復肥產銷會、全國植保會,以及其他各類農資行業展會上,以綠色、養地、高效、增值等為特點的功能性肥料新品,已成為包括傳統大化肥廠家在內的各類肥料企業的主打產品。不論是云天化、金正大、新洋豐、紅四方、六國化工、中阿等傳統磷復肥龍頭企業,還是像海法、康樸、海大、漢和、佐田氏、金必來等特肥、微生物有機肥企業,均推出了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肥料新品。綜合來看,這些肥料新品在肥料形態、水溶性、營養配比、功能性等方面,較傳統NPK肥料有了全面的提升,且大多具有修護土壤、增強作物抗性等增值效果。通過聚焦不同地域、不同作物,這些特肥和增效肥料能夠更加精準、科學地為作物提供養分,提高養分吸收利用率,從而幫助農民用更少的投入,種出更優質的作物。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來,以中農控股為代表的農資流通“國家隊”也開辟特肥業務板塊,通過對國際進出口資源的優化,持續引進性價比較高的國外優質特肥產品。今年,中農控股更是提出了讓特肥從價格回歸價值的理念,將特肥發展放在突出位置。終端市場的持續熱捧,以及傳統化肥企業由大化肥向“大化肥+特種肥料”的這種戰略上的調整,無疑對特肥行業的蓬勃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
從功能性微生物有機肥、助劑型增效肥料等特種肥料的興起中管窺化肥產業,不難預見,化肥行業未來仍將以綠色消費為導向,不斷增強技術研發力量,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降低資源開發強度,減少各環節投入品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推進全產業鏈向減量、高效、智能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農業社會化服務全面落地
近年來,國內化肥企業重營銷、輕服務的問題雖有所緩解,但炒概念、開會、價格戰等傳統營銷手段的過度使用,已嚴重透支了種植戶尤其是經作區農民的信任與耐心。再加上糧食作物價格低迷、經作價格波動大、自然災害頻發等問題,導致很多地區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降低,依靠農化服務賣產品的思維已經行不通。事實證明,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農業社會化服務力量的支持,這也為包括生產和流通企業在內的化肥企業提供了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2019年,農服領域最耀眼的成績就是無人機飛防的全面爆發。除了金豐公社、中化MAP、極飛、豐信等農服專業組織之外,中農、祥云、浙農、綠園等越來越多的化肥企業都成立了自己的飛防公司或飛防服務大隊。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組織形式,2019年我國無人機飛防的作業面積超過4.5億畝次,植保無人機的保有量預計將突破5萬架,已成為全球植保無人機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農業服務的本質在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解決農業生產實際中的各種問題。以無人機飛防為切入點展開的服務,有效解決了土地集約化生產后的植保管理難點,極大地提高了“一噴三防”的效果和效率,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得到兼顧,因此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飛防服務的蓬勃發展,是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個縮影。截至2018年底,全國農業生產托管面積達13.84億畝次,服務組織數量突破37萬個,服務小農戶4194.37萬戶,占全國農業種植戶的1/5。
2019年是化肥產業的轉折之年,綠色已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底色。作為支撐行業闊步前行的“兩條腿”,高質量的新產品和新服務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隨著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化肥企業也會從無序競爭中逐步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農服務、振興鄉村的事業中。